麻醉有什麼風險?
其他罕見的麻醉并發癥包括器官系統衰竭,如腎臟、肝臟或心臟衰竭、視力受損、凝血障礙和癲癇。
怎樣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?
(一)提供病史
我們去醫院要提供以往病例以及有無過敏史,同樣的,在術前需要提供完整貓咪的病史、疫苗史、驅蟲歷史以及最近使用的藥物,特別是最近轉診的病例。
(二)術前禁食
手術前嚴格按照禁食禁水的標準,手術不同時間要求上也有差異,接受麻醉的貓當時不會有正常吞咽的反射能力,不懂的小主人這時候要是誤喂食物,會導致貓咪引起異物性肺炎,嚴重就會致死。如果胃里有食物,貓咪就可能產生嘔吐現象。
(三)術前檢查
術前一定要進行體格檢查、術前血液尿液檢查、心臟等影像學檢查,因為這樣能降低并發癥的風險,也能全面了解心臟疾病、腎臟疾病、糖尿病以及傳染病的情況。
(四)通道開放
麻醉時候兩個通道必須要開放,第一、呼吸通道,也就是需要插管,第二、靜脈通道,即埋入留置針。
獸醫要確保這兩條生命線到位,必要的話,麻醉藥、液體和緊急藥物可以通過靜脈輸注。
簡而言之,全麻需要接受靜脈置管和液體治療,但是生理絕育手術這種臨床只需要半小時的小手術,是根據當時情況決定是否在術中輸液的。
(五)靜脈輸液
術中靜脈輸液可以維持麻醉貓的血壓、補充術中丟失的體液、術后稀釋血液循環中的麻醉劑,達到促進肝臟和腎臟的新陳代謝和消除來加速恢復的效果。
據研究表明,接受靜脈輸液治療的病人醒得更快,大大降低術后出現腎功能障礙和腎衰現象。
為什麼主人必須簽署麻醉同意書?
簽署麻醉同意書這會讓你意識到你是這個小生命的依靠,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從同意書上了解到它即將面對的情況,還有你應當承擔的風險。
我們先來講一下吸入麻醉是什麼,很多主人以為吸入麻醉就是最安全的,還不需要任何注射劑,這樣想你就大錯特錯了!因為正常手術采用組合麻醉方式, 也就是說需要鎮靜劑和麻醉劑的組合。
這個流程是先注射止痛藥,再注射誘導劑,然后在呼吸道插入一根呼吸管并連接上麻醉機,在持續麻醉的狀態中以混合有氧的麻醉氣體來輸送到肺部,多年臨床表明插管的安全性是排在第一位的。
如何監測一只被麻醉的貓?
每一個完整的手術都應該被監測,所有醫院的麻醉監測都是相似的,以下為獸醫的麻醉監測設備和人員名單。
手術助理是麻醉中最重要的監護人員,因為從開始麻醉到蘇醒都要實時監控,隨時需要根據生命體征調整麻醉水平,確保過程穩定、手術對象無痛苦。
心電圖簡稱ECG,顯示心跳的速度和模式,主要檢測心律失常的異常心跳。一旦發現異常,就會做出相應的調整。
心率監測器測量每分鐘的心跳次數,正常的心率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圍內,同時影響心率的因素是麻醉的深度和手術的刺激程度,通過心率監聽,我們會發現其數據變化,屆時調整麻醉會讓貓咪手術更加順利。
血壓監測器測量是當貓咪的心臟收縮或者放松階段,輔以其他監測設備,可以提供心血管狀況的詳細信息,還有每分鐘的呼吸次數。
將溫度探頭插入食道或直腸,監測核心體溫,這一點在長時間的手術中尤為必要,因為體溫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導致并發癥,只有維持正常體溫對貓咪的健康才有利。
脈搏血氧測定法可用于監測貓血液中的氧含量和脈搏率。
呼末二氧化碳監測儀是和脈搏血氧計一起用的,能夠對動脈二氧化碳分壓,進行評估,進而評估換氣是否充分,調節麻醉深度。
貓從麻醉中恢復需要多長時間?
根據貓咪的身體狀況、麻醉程度、年齡大小以及使用藥物組合的不同,平均恢復時間為半小時左右。
貓在出院的時候應該是完全正常的,也就是能站立且意識清醒。如果你的貓在接受手術后,表現得異常遲鈍,建議留院觀察,等待貓咪恢復,防止回家途中造成窒息的情況。
麻醉多數時候是一種必要的措施,麻醉有風險,所以我們要做好相應的檢查,相應的措施,來降低風險,更理解醫生和麻醉中的動物。
麻醉會影響貓的智商嗎?
覺得會有影響的小主人
說明可能麻醉影響的是主人的智商